江西心理咨询|儿童在沙盘游戏咨询中会做什么?(下)
更新时间:2024-07-05 09:38:37
编辑:管理员
浏览:185
孩子邀请我看沙盘,咨询师凭什么不让?
孩子玩得很开心,结束之后甚至不想走,他拉着爸爸妈妈进沙盘室,要给爸爸妈妈看自己做的沙盘。但是咨询师不让家长看沙盘。咨询师为什么不让家长看孩子的沙盘?孩子在沙盘室里面只是在玩吗?沙盘游戏是如何起到心理咨询的效果的?能改变孩子拖拉、磨蹭、不爱学习、社交不好的问题吗?
咨询师第一次跟孩子见面时,咨询师一般会跟孩子约定:
咱俩在这个房间内玩的内容是我们之间的秘密,当你想或者我想给你爸爸妈妈或者别人看的时候,一定要我们两个人都同意才可以。
甚至用“拉钩上吊,100年不许变”等方式,跟孩子很郑重地把这件事确定下来。原因一:随着咨询工作的深入,咨询师会通过沙盘了解到孩子的身心状态、意识跟无意识的状态等,他的一些核心问题。有时候咨询师会发现孩子的问题可能是家长造成的,比如,家长过于严苛要求孩子、没有给孩子一定的空间,有的孩子已经读高中了,家长还是看着孩子写作业,一点喘气的空间也没给孩子留下,让孩子过于窒息了……这些情况,咨询师会在家长访谈的过程中,跟家长反馈、讨论。但是为了保护孩子仍能自由的表达,咨询师不会让家长去看沙盘。原因二:一些孩子在家长那里是被否定的,家长看不见孩子其他的优点;但是孩子在咨询师这儿能获得全然的抱持和充分的肯定,他就越来越自信。孩子玩嗨了,就想让家长进沙盘室看看他摆得有多好。你是非常优秀的一个孩子,但是因为我们事先有约定,不能给家长看你的沙盘;当然,如果你愿意跟爸爸妈妈讲讲你摆的沙盘,你很开心的部分、不开心的那部分,爸爸妈妈是非常愿意了解你的……
原因三:孩子摆的沙盘经常乱糟糟的,家长有时候一看沙盘会很失望,觉得自己花了几百甚至上千块钱,就这么乱糟糟的,有什么效果?很复杂,即便是咨询师有丰富的经验,也没办法解读沙盘。我们需要了解来访者的想法,他用这个沙具在表达什么,他整个沙盘在呈现什么,然后再结合他的表达、他的问题,以及他的发展,结合原型水平和象征水平的综合理解,才能解读一个沙盘,不能简单化。当孩子邀请家长看沙盘的时候,如果家长用自己的审美去评价沙盘,就违背了孩子邀请你的初衷。所以为什么不轻易让孩子给家长看沙盘,这背后有很复杂的奥妙,也有更专业的东西。如果孩子确实希望你看看他的沙盘,愿意跟你讲他的沙盘中发生了什么,请家长尝试在孩子的指引下,理解他的沙盘语言。
孩子玩的很嗨,但沙盘真的起作用吗?
首先,沙盘游戏不是说来访者摆完了就完了。沙盘游戏一定要有交流,要结构性。比如,一次咨询时长50分钟,40分钟过去了,他还在摆,咨询室就会跟他讨论了:你摆的是什么?我发现沙盘好丰富,这里是什么?
孩子边玩边跟咨询师交流——一定是后面的10分钟,如果一开始孩子边玩边跟咨询师交流,是在不断地打扰孩子,恰恰就不是自由保护的空间了。但是结束前的10分钟需要讨论,这个讨论、交流促使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在表达什么,在呈现什么。
如果你有跟孩子沟通的经验,你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,跟孩子聊了半天也问不出个什么来,会觉得很无力,好像永远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。比如我们问一个小学阶段的孩子:你父母离婚了,你有什么感觉吗?他真的没有感觉,真的不知道吗?不是,是孩子说不出来。很多情绪感受,成人都难以表达,更别说孩子,首先他不知道这些感觉是什么,其次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,是真的说不出来。
但是大家知道,玩沙盘用的是手和眼睛;但是一旦交流,用的是语言,跟后天知识有关,跟自我的意识有关,而这恰恰促进了他对自己无意识表达的过程,对他无意识地玩的过程进行一种语言的理解、语言的诠释,这本身就在促进孩子的意识与无意识的整合。所以家长不要想当然地只是让孩子玩儿,玩完了就结束。讨论和交流是重要的,咨询师的回应也是重要的,需要把握好「度」和「节奏」。咨询师要能读懂孩子自己都读不懂的沙盘,理解那些处在焦虑、压力、绝望中的孩子在表达什么,给予恰当的引导。比如:高压下的孩子,家长有很多不允许他做的事情,和他必须去做的事情,咨询师要有足够的允许,接受孩子的挑战,传达在这里你是自由的。同时,咨询师要传递信任,高压下的孩子会焦虑,会叛逆,渴望被自由也需要认可,所以只有自由也是不够的,咨询师还要用恰当的方式表达信任,增强孩子的自信。另外,像自闭症孩子,虽然不表达,但是不意味着没有沟通。没有语言的孩子,咨询师会用心地看、用心地记、整个身心投入、沉浸在来访者的世界中。去感受、去体验,不要过度地解读,这个很重要,尤其是负性地解读,想当然地给孩子贴一堆标签,孩子感受的世界就不安全了。不能说话的孩子往往更敏感。咨询师有时候也要允许自己待在不知道中,允许我们不知道,这个场恰恰是安全的,是抱持的;允许自己不知道,允许他在他的世界中慢慢地、自发地交流。